早成号 法律顾问 简述长期股权投资核算方法的种类(采用成本法如何核算长期股权投资)

简述长期股权投资核算方法的种类(采用成本法如何核算长期股权投资)

长期股权投资权益法的账面价值与持有的联合营可辨认净资产的公允价值息息相关,权益法下的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会随着联合因企业可辨认净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而变动,而成本法则不会这么严丝合缝的变动。

在后续计量中,由于投资方的持股比例发生变化,比如原来持有70%的股份,后来减资变成30%(丧失控制权),那么就要将成本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变成权益法,它的理念是要追溯调整,就是说站在丧失控制权的那天往后看,看看在开始确认的时候,长期股权投资如果就采用权益法,账面价值应该是多少。

分为两种情况:

减资:由成本法变成权益法,即原来70%,现在30%:

第一步,处理卖掉的40%股份:

借:银行存款(公允对价)

贷:长期股权投资(40%的账面价值)

贷:投资收益(差额)

第二步,处理剩余30%的股权:

比较剩余的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与按照30%计算的取得原投资时被投资方所有者权益的公允价值之间谁大谁小;

前者大于后者,不调整长期股权投资;

前者小于后者,调整长期股权投资,并同时调整留存收益;

借:长期股权投资

贷:盈余公积

贷:未分配利润

第三步,取得投资时与卖掉股份时,这两个时点之间,被投资方盈利变动导致所有者权益发生变动,则按照剩余股份比例调整投资方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

借:长期股权投资

贷:盈余公积

贷:未分配利润

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增资:由成本法变成权益法,如由10%变成30%

第一步,看一下比例是10%的时候,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与被投资方所有者权益的公允价值之间谁大谁小;前者大,不调整;后者大,调整;思路跟上面一样;

第二步,由10%变成30%这段时间内,根据被投资方利润等所有者权益变动,按10%调整投资方的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思路跟上面一样;

第三步,新取得的这部分20%股份,比较一下买这部分股份付出的成本与20%被投资方所有者权益公允价值之间的大小;前者大,不调整;后者大,调整;调整的时候同时计入营业外收入;

(2)权益法变成本法,不需要进行追溯调整,比较简单。

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方法有两种:一是成本法;二是权益法。 (1)成本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的范围 ①企业能够对被投资单位实施控制的长期股权投资。即企业对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50%以上) ②企业对被投资单位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且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长期股权投资。(20%以下) (2)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的范围(20%~50%) 企业对被投资单位具有共同控制或者重大影响时,长期股权投资应当采用权益法核算。 ①企业对被投资单位具有共同控制的长期股权投资。即企业对其合营企业的长期股权投资。 ②企业对被投资单位具有重大影响的长期股权投资。即企业对其联营企业的长期股权投资。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当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具有共同控制或者重大影响的情况下,采用权益法核算长期股权投资。

合并报表将成本法转为权益法的原因:这样处理是为了准确真实地反映在购买日或合并日和资产负债表日母子公司这个集团整体的财务状况。在增加投资时,因为达到了控制,根据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方法的原则,由权益法转变为成本法。编制合并资产负债表时,成本法转换为权益法,这样能够更好地反映整个集团的财务状况。由于子公司的生产经营活动所实现的净利润以及反映的资产增值都已经反映在资产中,合并报表所体现的是实质上的权益法。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企业达到控制要采用成本法进行核算,而在编制合并报表时需要将被投资单位的所有者权益与投资方的长期股权投资进行抵销,在成本法下投资方除分得股利外,对被投资方的所有者权益的其他变动是不做处理的,因此如果不进行权益法的调整的话,就无法实现抵销。 方法:一、成本法与权益法的核算特征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有两种观点,由此产生确认投资损益的两种方法。一种是在收到利润或股利时确认收益。在这种观点下,长期股权投资以初始成本计量,收到利润或现金股利时确认为投资收益。这种确认损益的方法称为“成本法”。在这种会计方法下,股权投资收益只能被动获取,无法对被投资单位施加主动的影响。另一种观点是,股权被认为是代表股东应享有或分担的被投资单位的利益或损失,当被投资单位净资产增加时,投资企业(在合并财务报表中为母公司)按照其在被投资企业(在合并财务报表中为子公司)所有者权益所拥有的份额确认投资收益,同时相应增加投资的账面价值;如果被投资企业发生净资产的减少,则要相应同比例减少投资的账面价值,并确认投资损失计入当期损益,损失的确认以将长期投资减记至零为限。这种确认损益的方法,称为“权益法”。二、母公司对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平时采用成本法核算的原因首先,对母公司来说,既然通过股权投资在外形成了子公司,对外提供财务信息时,一定是合并的财务报表而非个别报表。合并财务报表中已体现了对子公司投资计价的权益基础,提供更多的有用信息。为了简化核算,个别报表中不再采用权益法计价。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做法一致。其次,由于子公司受母公司“控制”,平时采用成本法核算对子公司的股权投资,母公司要对子公司的投资增加报表利润,就必须宣告分配现金股利。可见,改按成本法能提高投资方所确认的投资收益的质量,使投资方的业绩更加真实,缩小财务报表操纵的空间,并避免上述“不良行为”。三、编制合并财务报表必须按照权益法进行转换的原因(一)采用成本法编制合并报表,母公司容易操纵利润。由于母公司对子公司实施控制,母公司可根据自身的现金或利润状况,决定子公司股利分配,从而以自己喜好的收益水平来报告收益。例如,母公司可以要求子公司只在母公司自己的经营发生亏损或萧条的年份支付股利。(二)采用成本法编制合并报表与采用权益法编制合并报表的一个最大差别在于:无法提供数据的验证功能。我们知道,通过合并报表中的抵销,合并净利润或期末留存收益应与母公司个别报表中的相关指标金额相等。通过这种数据关系,可自动验证合并报表编制的正确性。而成本法不具备这一特征。(三)采用成本法编制合并报表,集团的净利润均大于母公司个别报表利润,计算出的集团相关财务指标不真实,投资回报率也易被歪曲。采用权益法编制合并报表,则可克服上述不足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montagetot@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aqizaocheng.com/20223220.html

作者: admin

上一篇
下一篇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