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过度医疗如何鉴定
超过一定限度的治疗叫过度治疗
什么叫超过一定限度呢?
我47年除了掏过2次耳朵,基本没看过病。但我认为,有病需要治疗,没必要治疗,就不要治疗。
1,有一种不是病,而是衰老的表现。想返老还童,只是一种愿望,治疗是不现实的。比如年老了,头发白,是自然规律。治,怎么治,无非是染黑,治是治不黑的。还比如皱纹,可以美容脸上拉皮,显得年轻一些,但想通过治不长皱纹,是不可能的。
2,有一种是症不是病,不用治也会自愈我就不细说了。有人有那个症,以为得了病,甚至是癌症,把自已吓的要命。治是浪费时间,白花钱。
3,是小题大作。就是普通感冒,几天过去就会好。有人一说感冒就不得了,又是打针又是吃药,还得住院打点滴,各种仪器Ⅹ光拍片,B超,核磁共振检查,不惜花上千元,美其名曰”查查放心”。
4,是小病大养。大款不差钱的人或能报销的人,有点小病就住院。
5,是有人不用吃药的吃药,吃药就好的打针,打针能好的打点滴,不用住院的他要住院。住普通病房的他住重症监护室,用普通药能好的,用贵重药。用国产药能治好的,非得用进口药,保守治疗就可治疗的非得手术。
6,是某些医生开大处方,让患者花一把钱,拎回一大堆药。不用听诊器,切脉,开一系列单子去检查。不用手术也可的,让你手术。
7,是癌症晚期或者其他病己是不治之症,有钱人愿砸钱保命,没钱人命值钱让子女背巨债为他看病救命,花天价钱也是照样没命,人财两空。有钱人有的是钱,愿意给医院投资。没钱人不顾子女生活,所谓”死马当作活马医”,子女倾家荡产也要给父母抢救尽孝,这种治疗值得吗?这就是过度治疗。
有的过度治疗是医生”引导”,有的是患者及家属愿者上钩。
我对过度治疗认为实在沒必要,花钱救不了命的病,我的态度是干脆不上医院治,免折腾,还省钱。子女别怕别人说不孝,我不说,他们愿说说去吧。有那钱留给子女干啥不好?
过渡医疗是医生的问题,也是老百姓的问题,更重要的是社会舆论导向的问题。
早诊断这样的提法谁能说不正确呢?简直就是放海而皆准的真理。可是怎么早,早到什么时候,这背后却是留有无限的想象和操作空间,我不敢多加妄言。只是想说,大多医院都设有观察室,用以观察病情的变化,利于明确诊断。换一个思路,无论是机器还是人对机体异常的判断,都必须分折相关体征,早诊断只能是一个相对早的时间。
民间常常有一句话,有病得治,这句话十分正确。可是换一种思维,这病是不是有治疗办法,这种办法有效可靠的机率是多少,如果百分之九十以上,皆大欢喜;如果百分之五十,也没问题;百分之一,或许可以创造奇迹;还有百分之百不靠谱的治疗,你死马当活马医,只能是求得自我心里安慰吧!
医生掌握着绝对的话语权,而我们生病的时候只能是把生命和健康交给医生。在金钱大潮的诱惑下,一些医生眼睛盯上了钱,看不到病,更看不到人,过渡医疗也就是理所当然了。
健康体检现在很热,也很时尚,国家也大力提倡。体捡机构吸人眼球,不断推出优惠套餐,让老百姓感到捡到了大便宜,需要注意的是体捡机构终扱目标只有一个,赚钱。那老百姓的目标是什么呢?有人是赶时髦,有人为了体捡而体捡,沒问题高兴好一段,小问题也只能是听之任之,遇到了不好的问题就去大医院再查,否定了结果举杯庆祝,也有的可能没有达到手术指征,切除了,冠冕堂皇一劳永逸。
其实正确的对待疾病,适度的治疗才好。不过做到太难了,大多数人宁愿过渡,可是过渡不仅仅是花钱,对自己身体的伤害也蛮大,老百姓说让人卖了还替人数线,也包括被过渡医疗的人吧。
举个例子吧。新冠肺炎平均几十万次检查才有一例阳性,算不算过度?
不否认这里面确实有过度医疗的情况,例如有一些被舔舐,并没有明显的伤口,医生也有可能会建议冲洗、注射球蛋白和疫苗,因为他们并不在现场。最终这个选择权仍然在来者手中,认为不划算完全可以拒绝,然后回家。
问题是大多数人,即使选择去医院,很明显就是已经到了不放心的地步,如果医生说没什么大问题,回家冲洗消毒一下就可以了,有几个能听进去?更何况,大多数医生也不敢冒这个险,没事顶多被骂过度医疗,出事就麻烦了。
看到很多人在谈,被咬也有I级暴露,Ⅱ级暴露,Ⅲ级暴露,说实话分得很好,但是请记住,狂犬病致死率极高。作为医生当然可以根据这个来区分,反正风险不在他身上,但是已经去医院的人,你敢赌一把吗?
所以,被犬咬不想过度医疗,一开始就不应该去医院,选择自己在家解决。但要说明一下,这是一场赌博,赌注就是一条命,赢了你就省了几百上千块钱,输了这辈子game ov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