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可撤销的法定情形
合同是双方2113当事人为了明确各自的5261权利义务而订立的协议,合同一旦订4102立,双方均1653应该予以准守并履行。但是合同乙方当时人想要解除合同,又应该符合哪些条件呢。根据法律规定,合同可以经双方当事人协商一致解除,即协商解除。也可以在签订合同时明确约定合同解除的条件,当条件成就是合同解除,即约定解除。那如果既然没有事先约定解除条件,双方当事人也无法协商一致的情况下,当事人是否就一定不能解除合同,答案是否定的。因为我国合同法还规定了法定的解除情形。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当事人可以解除合同:第一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第二在履行期限届满之前,当事人一方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明不履行主要债务;第三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主要债务,经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内仍未履行;第四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债务或者有其他违约行为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第五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 第九十四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当事人可以解除合同:(一)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二)在履行期限届满之前,当事人一方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明不履行主要债务;(三)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主要债务,经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内仍未履行;(四)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债务或者有其他违约行为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五)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
你好!我是 @塞翁失了马有了法 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可撤销合同,是因意思表示不真实,通过撤销权人行使撤销权,使已经生效的意思表示归于消灭的合同。
合同的撤销权属于典型的形成诉权。即以诉讼方式行使为必要,且效力在相关判决确定后才发成的形成权。
可撤销合同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根据《合同法》第54条的规定,合同可撤销的原因有重大误解、显失公平、欺诈、胁迫、乘人之危五种情形。
并且特别规定,一方以欺诈、胁迫手段订立的合同,只有损害国家利益的才作为合同无效的原因。
1. 意思表示不真实的合同。意思表示真实是有效合同重要法律特征之一。
2. 因重大误解订立的合同。如果当事人发现合同有重大误解,那么撤销权人可以行使撤销权。
《民法典》规定:”基于重大误解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行为人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3. 显失公平的合同。当事人一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或者撤销。
《民法典》规定:”一方利用对方处于危困状态、缺乏判断能力等情形,致使民事法律行为成立时显失公平的,受损害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4. 欺诈的情形。《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第68条的规定,欺诈是指一方当事人故意实施某种欺骗他人的行为,并使他人陷入错误而订立的合同。
同时,《民法典》规定:”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第三人实施欺诈行为,使一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对方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该欺诈行为的,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5. 胁迫的情形。《民法典》规定:”一方或者第三人以胁迫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胁迫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延伸阅读】
与代位权相对应的“合同保全”项下还有一种“债权人撤销权”。
与“形成权”所不同的是,“债权人撤销权”是一种集合请求权能和形成权能的综合性权利。
债权人撤销权的构成要件是什么?
1. 债务人实施了减少财产的处分行为。包括无偿和有偿。
2. 该处分行为必须是纯粹的财产行为。
3. 债务人须于债权成立后实施行为。也即该处分行为必须已经发生法律效力。
4. 债务人的处分行为损害了债权人的债权实现。
【债务人的行为一经被撤销,视为自始无效。】
形成权以及债权人撤销权都受除斥期间的限制。
除斥期间又称预定期间,是指法律法规或当事人约定的某种权力预定的存续期间。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会有帮助。
(图片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一是因违法违规定立的合同。
二是因欺诈定立的合同。
三是以协迫的方法定立的合同。
四是伪造和虚假合同。
五是与完全无民事能力人定立的非纯获利益的合同,监护人未追认并请撤销的。
我国《合同法》第54条规定:“下列合同,当事人一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或者撤销:(1)因重大误解订立的;(2)在订立合同时显失公平的。
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的合同,受损害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或者撤销。当事人请求变更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不得撤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