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诉讼立案注意事项
基层治安民警讲解:
为了大家能看懂,使用白话讲解。
假设两人因行车、口角、积怨、邻里矛盾或临时起义的发生纠纷或冲突引发两人发生辱骂口角最后演变成两人打架,在法律层面一般谁先动手或事情起因并不重要,法律一般只看两点,有无动手殴打对方,是只有一人动手,还是双方都动手参与打架,如果俩人矛盾,一人动手,另外一人没有还手或殴打对方,那么打人者是完全的全部责任,另一方因没有还手不负责任。
如果一人动手殴打对方,被打人还手反击这属于两人互殴行为,双方都已经涉嫌殴打他人违反治安法。
如果两人都动手,处理主要按照伤情来判定责任,轻微损伤擦伤无明显出血外伤,后果不严重,公安机关可以组织俩人调解处理,无论是赔礼道歉还是医药赔偿,只要两人达成一致且签订协议就视为调解有效产生法律效率。
如两人调解因赔偿金额无法达成一致,那么就依法按照治安法予以双方行政处罚,行政处罚包括行政拘留及行政罚款,可以单处行政拘留不罚款,也可以拘留罚款合并处罚,也可以只行政罚款不拘留。
如两人打架一方为轻微伤,另一方为轻伤,轻伤构成刑事案件由公安机关移交检察院逮捕提起公诉,另外一方予以行政拘留处罚。
但现有的法律最高检最高法为了和谐社会,个别情况的轻伤案件也是允许调解的,无论治安案件还是刑事案件,调解的赔偿金额民警无法干涉,全依靠受害一方提出赔偿要求,说白了一个漫天要价,一个就地还钱,只要达成一致即可。
至于有些朋友对于法律的不熟悉,很多人认为,对方先动手打我,我才采取还手行为,这明明属于正当防卫,怎么到头来属于互殴呢?法律对于正当防卫有一个界定,一般来讲是用于刑事案件,比如持械故意伤害,故意杀人,投毒放火,抢劫强奸,绑架勒索等等重大刑事案件才可以用于正当防卫而且是嫌疑人有主观故意情节,就是说故意的去投毒放火杀人或打击报复行为。
两人打架因一时冲动,未构成严重后果的只是大老爷们热血沸腾打个架玩玩这明显不适用于正当防卫。
总结一下打架处理方式只要两点,动手的一方要么赔偿被打一方经济损失达成调解,要么就由公安机关依法处理,由公安机关处理打人一方后,待拘留期满后,由被打一方去人民法院追究打人者的民事责任。
打架成本如下:派出所询问或讯问笔录一份,留置室一日游,耽误的时间,拘留3到15天(包括少挣的钱),对方的医药费,有行政处罚的违法记录,有正式工作的通报单位或纪委予以处分或开除,以及家人的担心及怨气,想想这些还是杜绝矛盾杜绝违法犯罪。
曾经处理多起打架或伤害案件,几个经典按理讲解一下,某办事处书记因停车与收费员发生口角,只踹了收费员一脚,收费员拍照车牌号留证据发现车里有一张某办事处的通行证,得知对方是公职人员,最后调解赔偿给收费员十二万,一脚十二万。
第二起某民航飞行员殴打健身俱乐部女性服务员构成轻微伤治安案件,因飞行员在俱乐部办理会员,被打服务员通过其他渠道得知对方身份信息,要价一百万,最后以70万元调解,如不调解工作不保损失不止七十万。
两人打架被打人眉骨骨折视力下降,恢复半年后无法恢复正常视力影响身体机能,最终以120万元成交。
第三打人者为健身教练,另一人为原国家队替补运动员,退役后在当地国企担任中层领导职务,被打成轻伤。被打的因政治身份及面子问题不要求调解,打人的恰恰有钱想通过经济赔偿来解决,最终打人者拿出三百万赔偿达成调解
到法院立案,如果原告提交的立案材料符合法律规定的起诉条件,最快可以当场登记立案,案情复杂或者涉及人群较多有重大影响的案件,不能当场判断是否符合法律规定条件,依据《民事诉讼法》第123条的规定,应当在7日内立案受理或者不予受理并应当通知当事人。如果法院不受理该案件,原告可以在收到不予受理裁定10日内,可以向上一级法院提起上诉。
在这段期间如果起诉材料欠缺,原告应当按照法院的要求按时补齐相关材料。法院立案受理之后,原告可以在此期间申请诉讼保全,也可以申请法院调取相关证据材料,如果有证人出庭作证,应当在开庭前提交证人出庭申请书,如果案件涉及事项需要进行司法鉴定的,也需要提前提交相应申请书,让法院尽早委托相关司法鉴定机构,尽早安排开庭。
感觉回答不错,请记得点个赞哦,如有法律问题可以点击关注并私信我。
目前民事案件实行立案登记制,对于符合《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九条起诉条件的案件,立案庭的工作人员一般都会予以登记立案。如果不予立案,则会向你出具书面裁定或者决定,并载明理由。
第一、起诉材料不齐或者不符合立案条件。如果不符合起诉立案条件,包含被告的基本信息不全,不属于该法院管辖,没有具有明确的诉讼请求,原告主体不适格等。此时你应当按照法律规定补充相关起诉材料。
第二、法院向你出具不予立案的裁定,在收到该裁定后10日之内,你可以依据《民事诉讼法》第123条的规定,向上一级人民法院上诉,通过二审法院纠正一审法院不予立案的行为。
第三、法院存在有案不立、拖延立案、不接收诉状等违法违纪行为导致不给立案的。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登记立案若干问题的规定》第13条的规定,你可以向受诉人民法院或者上级人民法院投诉,由法院依法依纪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感觉回答不错,请记得点个赞哦,如有法律问题可以点击关注并私信我。
题主讲的并不具体,是刑事立案还是民事立案?
刑事立案,大体上有三种情况。第一种是涉嫌信用卡诈骗罪。
简单一点讲就是,(信用卡)恶意透支五万以上,经两次有效催收不归还的,可以认定为信用卡诈骗罪,应当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2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5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5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罚金;
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 徒刑,并处5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第二种就是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
根据现行法律规定,有能力拒不履行法院判决裁定,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具体地讲,有以下几种情形会被追究拒执罪刑事责任:
1、被执行人隐藏、转移、故意毁损财产或者无偿转让财产、以明显不合理的低价转让财产,致使判决、裁定无法执行的;
2、担保人或者被执行人隐藏、转移、故意毁损或者转让已向人民法院提供担保的财产,致使判决、裁定无法执行的;
3、协助执行义务人接到人民法院协助执行通知书后,拒不协助执行,致使判决、裁定无法执行的;
4、被执行人、担保人、协助执行义务人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通谋,利用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职权妨害执行,致使判决、裁定无法执行的;
5、其他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情节严重的情形。
其中前述“其他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情节严重的情形”分以下八种情况:
(一)具有拒绝报告或者虚假报告财产情况、违反人民法院限制高消费及有关消费令等拒不执行行为,经采取罚款或者拘留等强制措施后仍拒不执行的;
(二)伪造、毁灭有关被执行人履行能力的重要证据,以暴力、威胁、贿买方法阻止他人作证或者指使、贿买、胁迫他人作伪证,妨碍人民法院查明被执行人财产情况,致使判决、裁定无法执行的;
(三)拒不交付法律文书指定交付的财物、票证或者拒不迁出房屋、退出土地,致使判决、裁定无法执行的;
(四)与他人串通,通过虚假诉讼、虚假仲裁、虚假和解等方式妨害执行,致使判决、裁定无法执行的;
(五)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执行人员进入执行现场或者聚众哄闹、冲击执行现场,致使执行工作无法进行的;
(六)对执行人员进行侮辱、围攻、扣押、殴打,致使执行工作无法进行的;
(七)毁损、抢夺执行案件材料、执行公务车辆和其他执行器械、执行人员服装以及执行公务证件,致使执行工作无法进行的;
(八)拒不执行法院判决、裁定,致使债权人遭受重大损失的。
符合上述条件的,会被以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种是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
《刑法》第一百七十六条所规定的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是指违反国家金融管理法规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扰乱金融秩序的行为。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扰乱金融秩序,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追诉:
1、个人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数额在二十万元以上的,单位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数额在一百万元以上的;
2、个人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三十户以上的,单位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一百五十户以上的;
3、个人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给存款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数额在十万元以上的,单位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给存款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数额五十万元以上的。
民事立案,一般符合以下条件的可以立案:
民事诉讼的立案条件:
1、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2、有明确的被告。
3、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
4、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