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成号 创业分享 个人税收专项扣除什么意思

个人税收专项扣除什么意思

个人税收专项扣除什么意思

个人关点,雪上加霜

想知道个人所得税专项扣除对自己有什么好处?

专项扣除作用是,抵减综合所得收入额,让个人所得税的纳税基数变小,交的个税变少。

个人所得税专项扣除能让我们少缴纳个人所得税。

那么,这些扣除究竟是怎么样让我们少缴纳的呢?能少缴纳多少税呢?

如果觉得本回答太长,可以看最后的部分的计算,看看我是怎么算出来,全年能少交约5000元税款的。

先从个税汇算清缴公式来看一看,专项扣除在里面的作用是,抵减综合所得收入额,让个人所得税的纳税基数变小,交税变少。

从个税退税公式看,个税专项扣除起到降低个税的作用

2019年个税汇算清缴的公式如下

2019年度汇算应退或应补税额=[(综合所得收入额-60000元-“三险一金”等专项扣除-子女教育等专项附加扣除-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捐赠)×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2019年已预缴税额

个人所得税是对2019年度的综合所得收入额进行汇算清缴。

我们逐一来解释一下这些名词:综合所得收入额、“三险一金”等专项扣除、子女教育等专项附加扣除、适用税率

综合所得收入额包括:工资、薪金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第二条规定,下列各项个人所得,应当缴纳个人所得税。

(1)工资、薪金所得。

(2)劳务报酬所得。

(3)稿酬所得。

(4)特许权使用费所得。

(5)经营所得。

(6)利息、股息、红利所得。

(7)财产租赁所得。

(8)财产转让所得。

(9)偶然所得。

其中,居民个人取得工资、薪金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称为综合所得,按纳税年度合并计算个人所得税,非居民个人取得工资、薪金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按月或者按次分项计算个人所得税。

可见,综合所得收入额指的是居民个人取得工资、薪金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这四项所得。

我们大多数人,都是上班族,属于居民个人,就是普通参加工作的职工,不是企业老板。

“三险一金”等专项扣除:按最低基数交社保让你多交个税!

“三险一金”您可以理解为社会保险,包含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生育保险、住房公积金。

只要您的公司为您上了社保,您个人支出的这部分社保是不用上个人所得税的,因为不在个人所得税的纳税基数里。

我们经常听一些人说,自己的社保基数低,扣的社保少。或者另一些在大型企业的人,说自己别看工资高,社保上的高,扣得多,拿到手的钱少。

比如,以北京市为例,缴费标准如下表。

假设两个同龄人,都是城镇户口,一个人在企业工作,一个人在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两个人都是10000元的应发工资。

企业工作的人,按照缴费基数的下限缴纳社保,缴纳养老保险289.04元,缴纳失业保险7.23元,共缴纳296.27元

机关事业单位工作的人,按照实际水平缴纳社保,缴纳养老保险10000*8%=800元,缴纳失业保险10000*0.2%=20元,共缴纳820元

这还不算住房公积金的差别,两个人因为社保缴费基数不一样,缴纳的两种社保就相差500多元!占应发工资比例超过5%!

这还仅仅是一个月的差别!社保缴费基数确定后影响一年,那么一年的差别就是6000多元!

6项个税专项附加扣除

1、子女教育支出

子女的教育支出,从子女33周岁开始,到小学、中学……一直到博士毕业,均可以享受这种扣除。

扣除额是,每个子女每月1000元扣除额。有一个子女的,每个月扣除额1000元。有两个子女的,每个月2000元,以此类推。

父母均可以,按照各自50%的额度扣除。比如一个子女,可以父亲每月扣除500元,母亲每月扣除500元,或者由一方每月扣除1000元。

2、继续教育支出

如果是接受境内学历学位教育,每月400元扣除额,最长不超过48个月。

如果是技能人员职业资格继续教育支出或者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继续教育支出,每年3600元扣除额。

3、大病医疗

基本医保相关医药费,除去医保报销后相关的支出,个人自付部分累计超过15000元,在80000元内的,据实扣除

通俗地讲,据实扣除是有多少扣除多少。

就是说,你在医保外自付部分花了X元,15000<X<80000,就扣除X元。

本人医药费,由本人或者配偶扣除。未成年子女医药费,由父母一方扣除。

4、住房贷款利息支出

首套住房贷款利息支出,偿还期240个月之内,每月扣除1000元

住房必须在中国境内。此项专项扣除不得与房租支出扣除同时享受。

本人未婚:本人扣除。

本人已婚:可选择本人或者配偶扣除。如果本人和配偶在婚前各自首套买房有贷款利息支出的,选择一套房由购买方扣除,或者双方各自扣除自己那套的一半。

5、住房租金支出

在主要工作城市没有住房,租房居住的纳税人可以扣除此项。不同城市的标准不同,每月扣除额是1500,1100,800三档。

住房必须在中国境内。此项专项扣除不得与住房贷款支出扣除同时享受。

本人未婚:本人扣除。

本人已婚:如果本人与配偶的主要工作城市相同,谁承租谁扣除。如果本人与配偶的主要工作城市不相同,分别扣除。

6、赡养老人

有赡养义务的子女,赡养一位及以上60岁以上的父母,或者子女均去世的祖父母、外祖父母的支出。

每月扣除额,独生子女是2000元

非独生子女,共同扣除2000元额度,但是每人不超过1000元。

关于非独生子女,每月的扣除额可以平均分摊,比如四个子女,每人500元。

或者四个子女约定分摊,但是每个人都不能超过1000元。或者父母指定由谁分摊,也是不能超过1000元。

第四,适用税率

这两个名词有点难懂,是计算个人所得税的两个重要内容。

前面计算出来的是需要上税的收入金额,叫做计税基础。

下面计算个人所得税。

个人所得税=计税基础*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其实说了这么多,你可能觉得太麻烦了,直接往下看,马上告诉你,最低能省多少税款?

到底能让我少交多少钱?做好个税专项附加扣除,全年少交约5000元

1、三险一金交的越少,个税越多

以上面我们提出两个应发工资同样是1万元的同龄人为例,一年社保缴纳少6000元,这6000元进入了计税基础,至少要多支付个税6000*3%=180元。

看看,社保如果按最低基数交,要多交个税180元,不划算吧?

2、子女教育等专项附加扣除越多,交税越少,全年少缴税4560元

6项专项附加扣除,一个人最多能同时享受5项。因为住房贷款和住房租金两项不能同时享受。

因为大病医疗是据实扣除,就是有多少就从计税基础中扣除多少,所以这项不算。

其余享受4项专项附加同时享受的话,带来的好处是:减少计税基础7万元!

每月享受的计税基础的减除金额为:子女教育支出2000+赡养老人2000+继续教育400+住房租金1500=5900元。

每年可减少个税的计税基础=5900*12=70800元。

按照个税最低税率3%的交税档次计算,36000元为3%税率,其余34800元为10%税率,全年可以少交个税:4560元!

36000*3%+34800*10%=4560元。

结论:做好专项附加扣除,全年少交约5000元个税

所以,个税的各类扣除项对个人非常有用!全部符合条件的话,可以节省约5000元税款

你要不要呢?

个税专项附加扣除申报方式有两种,第一种是扣缴义务人申报,是按月来进行个税专项附加扣除的,由单位财务人员进行操作,纳税人在取得收入的当月就可以享受税收优惠,比较适合收入来源单一的纳税人。第二种是综合所得年度自行申报,是先将个人所得税进行扣除,然后在来年由纳税人自行前往当地税务部门办理个税专项附加扣除申报,然后由税务部门办理退税,它适合收入来源广泛多样化的纳税人。

个人所得税申报专项附加扣除中的子女教育可以分为平均扣除和全额扣除。其中平均扣除是指受教育子女的父母分别按扣除标准的50%扣除;全额扣除是指选择由其中一方按扣除标准的100%扣除。

今年个税改革非常引人瞩目,从个税起征点提高至5000元到全新的个税抵扣新办法,经过多次的猜测和分析,如今终于得到最终的确定与落实。

12月13日,国务院印发了关于《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专项办法》的通知,此通知将发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个直属机关,并在2019年1月1日起施行。

办法共有九章,除了总则、保障措施和附则之外的其他六章,就是这次专项附加的重点,包括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利息、住房租金和赡养老人。

我们先来详细了解一下这六个方面的具体内容:

1.子女教育

纳税人的子女接受学前教育和学历教育的相关支出,按每个子女每月1000元的标准定额扣除。

学前教育包括年满3岁至小学入学前教育;学历教育涵盖小学和初中教育、高中阶段教育(普通高中、中等职业、技工教育)、高等教育(大学专科、大学本科、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教育)。

2.继续教育

纳税人在中国境内接受学历或非学历继续教育的支出,在学历(学位)教育期间按照每月400元定额扣除。统一学历扣除期限不能超过48个月。纳税人接受技能人员职业资格继续教育、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继续教育的支出,在取得相关证书的当年,按照3600元定额扣除。

3.大病医疗

纳税人在一个纳税年度内,扣除医保报销后,个人负担的医药费用累计超过1.5万元的部分,在8万元限额内据实扣除。

4.住房贷款利息

纳税人本人或配偶在中国境内发生的首套住房贷款利息支出,在实际发生贷款利息的年度,按照每月1000元的标准定额扣除,最长期限不超过240个月,每人只能享受一次首套住房贷款的利息扣除。

5.住房租金

纳税人在主要工作城市没有自有住房而发生的住房租金支出,可以按照纳税人承租住房所在城市不同,按照每月800元到1500元标准定额扣除。

6.赡养老人

纳税人赡养60岁及以上父母时,独生子女按照每月2000元标准定额扣除;非独生子女,由其与兄弟姐妹分摊每月2000元扣除额度,每人分摊额度不能超过每月1000元。

也就是说,从2019年1月1日开始,只要大家满足以上任何一个条件,就可以在纳税前,提供证明,将纳税工资按照国家规定标准进行定额扣除后,再将剩余部分,按工资比例纳税。

计算方式:应纳税金额=月收入-起征点5000元-专项附加扣除-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

得到剩余金额后,再按照工资所属范围,进行纳税。对我们个人来说,可以说是非常利好的个税扣除办法。

这个问题个人觉得至少应从两个层面看,即个人和国家层面。先抛几个烂砖头:

一、个人层面

首先,直接的好处是税负减轻了!免征额5000+6项专项扣除,使大部分年度综合收入(工劳特稿)低于12万的个人基本不用缴纳税金了。这个好多人都分析了,不再絮叨。

其次,税法的改革涉及到每个人,有利于个人纳税意识和税收相关知识的提高,依法纳税。

第三,个人更注重关爱父母。对一些只知向父母索取,不知回报的个人,可能是一个提醒。至少每月提醒一次,即使你不回报父母,但因父母你享受了减税。

第四,六项扣除政策,让人感觉国家越来越顾及民生,让税收和国家的系列改革,让普通民众更有体会。以后,随国家的发展和进步,这种体会可能更多。

二、国家层面

首先,借用“法税一言堂”朋友的回答“专项扣除的推出是由单一税制向综合税制转化的必经之路,一刀切式的定一个基本扣除标准(俗称的起征点)不利于税制改革推进,也会导致现实的纳税不公平。同样收入并不意味同样的负担。所以本次个税改革引入专项扣除总体来看是积极和进步的,很多人觉得麻烦和增加了征收成本,但这是追求税负公平必须承担的社会成本,无法回避。”

其次,有利于社会公平。通过填写专项扣除,使你感觉自己透明了,就像那个皇帝新装里的那个皇帝。其实,你早已透明了,只是现在才知道而已。这种透明,通过大数据、区块链、各部门信息共享实现,你住哪里、你拥有多少财产、你在哪开户,等等。这促使一切交易在阳光下完成,促使合法合规。举个栗子,都合法合规了,同样的事情,你缴10块钱的税他也缴10块钱的税了,就相对公平了。

第三、有利于国家管理和进一步改革。这种信息的集合,在国家层面可能更清晰,并出台相应政策、制度等。比如根据住房信息,出台房产政策;根据理财和储蓄情况,出台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根据大病报销情况,出台相关医疗和保险政策等等。

以上烂砖头,纯属个人看法。

退税是因为:

我们每个月要按照月收入申报个税,会由公司代扣,然后税务局再从公司账上扣钱。

之前月度应纳税所得额在3000以上的就会有个税,2018年出台了新的个税法,应纳税所得额5000以上的才会产生个税。

个人所得税的征收方式可分为按月计征和按年计征。

应纳税所得额=月度收入-5000元(免征额)-专项扣除(三险一金等)-专项附加扣除-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

为什么会有清算和退款

新个税法实施之后,每月缴纳的个税只是预缴,年度结束后,会行进“个税年度汇算”,即把一个人在一个自然年度内,所有的工资薪金、劳务报酬、稿酬、特许权使用费等收入做一次清算,在已经预缴了的税款的基础上,多退少补。

因为有的人有的月份工资高,交了税,但有的月份工资低,都达不到缴税标准的,整体年度下来,就会多交钱。

但还是看你的综合收入,一般情况,你的个税都是由发工资的单位在申报,如果你在其他地方还有收入的,理应共同计入,不同费用对应的税率不同,该怎么计算就怎么计算。

个税税率

月度个税工资薪金所得税率

新个税法是从19年开始实施的,这次退税也是针对2019年度的个税。以前没有新政策,没有涉及像这次的情况。以后税法不改的情况下,每年都会进行一次这样的年度汇算。

另外和疫情没有关系,本来就有规定,每年的3-6月对上一年度进行清算,多退少补,只是疫情发生,耽误了进度,近期才开始开展。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montagetot@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aqizaocheng.com/202332224.html

作者: admin

上一篇
下一篇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